非洲猪瘟“定点清除”场安全生产措施 _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非洲猪瘟“定点清除”场安全生产措施

2023-08-01       

2020年6月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经复核确认为阳性且生猪无异常死亡的,按阳性场点处置,不按疫情对待,可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只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其余猪群隔离观察无异常且检测阴性后,可正常饲养。”阳性猪及其同群猪扑杀之后,虽然其余猪群隔离观察无异常且检测阴性,但并不代表猪场内外环境中不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开展安全生产?

一、“定点清除”场的管理重点

阳性猪扑杀清除之后,非洲猪瘟病毒可能还会在猪场的土壤、阴沟、粪污池等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或者猪场周边的环境中存在。环境中的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人员、物资、车辆、蜱虫、苍蝇、蚊子、老鼠、猫狗、鸟类及气溶胶等媒介带至猪舍内,进而再次感染猪。因此,加强环境中病毒的检测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是“定点清除”场的管理重点。

由于在非洲猪瘟定点清除过程中往往过度消毒、频繁检测,对猪群造成的应激比较大,影响猪群免疫力。因此,加强营养、精准营养是“定点清除”场的另一管理重点。每间隔3-5天对围墙外道路、土壤、水源及猪场内道路、土壤、水源、工具、办公室、员工宿舍、厕所、食堂、饲料仓库、储物间、兽医室、集粪区、猪舍地面、饮水器、料槽、空气及员工头发、指缝、工作服等进行采样检测。如果猪场周边环境检测阳性,而场内检测阴性,猪场的管理重点是“御敌于围墙之外”,固筑围墙屏障,强化围墙及围墙外生物安全措施,堵截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场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开展经常性的带猪消毒。因为带猪消毒对猪的皮肤、黏膜是有损伤的,对猪舍环境是有不良影响的,对猪是会造成应激的。如果猪场内环境中检测阳性,而猪舍内检测阴性,猪场的管理重点是“御敌于猪舍之外”,通过强化猪舍外环境消毒、加强各种物理隔断、建立多级缓冲区等措施,降低病毒进入猪舍的概率。如果猪舍内环境中检测阴性,要保证猪群稳定生产压力与难度非常大,猪场的管理重点是“御敌于机体之外”,千方百计降低猪舍内病毒载量或消灭病毒,堵截猪舍内的病毒进入猪只机体的路径;要想方设法保护和提高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特别是提高鼻腔黏膜、口腔黏膜与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固筑机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堵截病毒进入体内的路径。同时,要采取一切手段提高猪的免疫营养和抗病营养,提高机体感染阈值,防止猪只发病。

二、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1.人员管理。所有人员从场外隔离区到场内隔离区、到生活区、再到生产区、最后进入猪舍,都要经过有效洗澡、换鞋、换衣、洗手、脚踩消毒池(盆),并经检测合格。人员携带的所有物品存放于场外保管,或者经过严格的消毒并经检测合格后才被允许带进猪场。生产人员不能与非生产人员直接接触,如果有所接触,则接触后必须洗澡、换衣。进入猪舍的所有人员穿戴生产区固定的、经严格洗消和检测阴性的帽子、手套、高帮胶鞋和工作服,并于每次下班后更换。固定猪场外围工作人员,并做到不与场内人员直接接触。配备场内、场外专职生物安全员,负责消毒、病死猪处理、督查等工作。对所有人员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各项要求精准执行,各项措施细致落实到位。

2.物资管理。所有进场的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包括饲料、原料、兽药、设备、工具、食品、烟酒、手机、电脑、现金、首饰等)均存放到场外专门的储物间经烘干或浸泡或熏蒸或雾化或擦拭进行有效消毒,并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区。消毒前拆除所有外包装,外包装不进猪场,最好焚烧处理。厨房必须设置在场外区域,场外准备好饭菜后经消毒窗口无接触传送至场内。场内员工不得采购火腿肠、速冻水饺、方便面等含肉制品的产品。

3.车辆管理。外来车辆(饲料车、物资车、轿车、电瓶车等)严禁进入猪场,拉猪车、拉粪车和病死猪处理车禁止靠近猪场。场内车辆(转猪车、清粪车、拉料车等)严禁出猪场,中转车辆只允许在规定的区域行驶。所有车辆靠近猪场前或使用前均需经洗消并检测合格。外来运猪车、运料车和物资运送车与猪场内部的中转车均需在规定的中转区装卸,绝对不能越过中转区。中转区车辆、人员、工具绝对不能有任何交叉,中转区污水、洗消水流向污区。所有车辆均需专车专用、避免交叉,并在装卸前后由专人经过严格清理、清洗、消毒、烘干、检测,确保不带非洲猪瘟病毒,并单向流动。

4.猪群管理。场内规划净道和污道,建立单独的病死猪和淘汰猪专用道,所有猪只单向流动、按规定路线行走,必要时赶猪通道铺设“U”型彩条布或者地毯。正常猪销售、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弱猪和公母猪淘汰均由专人负责,生产人员不参与。做好对异常猪的检测排查工作,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禁止注射治疗和使用退烧药,禁止对不明原因病死猪进行解剖。及时淘汰或无害化处理猪群中病、弱、残、僵及繁殖障碍等异常猪只,禁止产房仔猪寄养。引种或购进猪苗,必须做到猪只非洲猪瘟抗体检测阴性、抗原检测阴性、所引的猪场环境检测阴性、运猪卡车检测阴性、运输过程不被污染,并做好隔离、检疫、驯化。

5.动物管理。猪舍安装防鸟网、防蚊纱窗、防鼠板,所有进出水口安装防鼠铁丝网,定期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杀灭蚊蝇鼠蜱,清除猪舍周围杂草、积水,场内禁养鸡、鸭、鹅、猫、狗等动物。

三、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是“定点清除”场开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定期按一定比例对不同猪群和公猪精液采样检测,定期、多点对场内人员(人员的头发、鼻孔、耳、指缝、衣帽、鞋等)、环境(道路、土壤、空气尘埃、厨房、厕所、化粪池、漏缝地板、风机口、料糟、饮水器、饮水等)和物资(进场物资、饲料、生产生活工具等)进行采样检测,对异常猪、进场所有人员和物资即时进行采样检测,对每一头病死猪进行检测。

密切观察猪群食欲、饮欲、精神状态、体温、生长情况、繁殖情况、发病率、死淘率等,评估猪群的健康状况。

定期评估饲料、购猪车、员工食品来源及安全性;定期检查猪场围墙的完好性;定期检查洗澡房、储物间、洗消中心、烘干房的各种消毒设施及其他生产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定期检查各种消毒药是否过期失效。

要结合对猪群的监测、对样品的检测和对硬件检查的结果,经常性开展对猪场外部环境、猪场内部环境、猪场设施设备、猪场管理、猪群流动及员工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猪场的风险等级,建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早控制,确保猪场安全生产。一旦检测到非洲猪瘟病毒,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的要求上报、停止非必要的生产操作、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封场管理。

四、要有充足的人才物资贮备

由于“定点清除”场环境中可能存在病毒,病毒随时有可能进入猪只机体,这需要有充足的人财物贮备以有效应对。加强对人员(包括场长、门卫、饲养员、后勤人员、场外生物安全专员等)系统规范的培训,提高全场所有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熟知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消毒、饲养、管理、猪群健康状况判别及处置的流程与技术技能。特别要对生物安全员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开展各种安全演练,确保应知应会。准备充足的物资(包括防渗裹尸袋、塑料布、消毒药、转猪车、隔离服、手套、采样物品等),随时、即时对猪场突发状况进行处置。准备充足的资金配置猪场设施设备,使用传感和物联网技术、智能环控及预警系统、智能监测管控系统,实现对猪场的远程管控,减少人猪接触频次。重点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强化过程管理。准备充足的资金购买优质饲料、动保和其他生产生活用品,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尽可能延长闭群生产时间,减少猪场人员与外界的接触,降低风险,保证猪场正常生产。

五、做到精准的饲养管理

加强猪场饲养管理,控制好适宜的密度、温度、湿度、通风度、光照度、卫生洁净度,改善猪舍环境,减少不良环境产生的应激,保护机体屏障功能。加高、加固实心围墙,围墙外深挖防疫沟、设置防鼠隔离带、设置防鸟防蚊装置,定期使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杀灭蚊蝇鼠蜱。建立场外500-3000米、围墙外10-100米内、围墙内5-10米、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猪舍门口等多个缓冲区,尽量做到小单元化、实墙栏、独立料槽、独立饮水器,以有效隔断传染源。转群、合群、配种、分娩、断奶、注射等环节适当使用电解多维之类的抗应激添加剂,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应激。

使用富含多种活性益生菌、有机酸及代谢产物的优质生物发酵饲料,提高饲料适口性和消化吸收率,调节肠道生态平衡,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许多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有益菌、有机酸和发酵代谢产物能显著提高机体抵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通过适度的营养冗余、免疫营养、抗病营养、条件氨基酸、有机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来降低动物的应激,提升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各阶段猪饲料过渡,防止营养落差与应激。做好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防控,预防免疫抑制,降低继发感染风险。开展猪群驯化、闭群生产,维持生态平衡、菌群平衡,减少应激,堵截病毒进入机体的路径。改善饲养方式,重视猪群福利,科学免疫与用药,做好饲料清洁、饮水清洁、空气清洁、环境清洁、人员清洁和猪群清洁等,为猪场打造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总之,“定点清除”场开展养猪生产的目标是通过加强生物安全与提高猪群免疫力,达到从环境中消除病毒,堵截病毒进入机体的路径,从而实现猪群的稳定生产、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