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母猪蹄裂病已成为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和烈性传染病之后危害养猪业的第五大类疾病。母猪发生蹄裂后,轻者行走不便,影响采食量和生长,重则瘫痪,缩短使用年限,导致繁殖性能尚好的母猪提前淘汰,给猪场带来重大损失。
1 临床症状
母猪蹄裂的早期症状始于蹄甲的轻度开裂,即蹄底部及蹄冠纵向开裂,继而创口扩大、出血,受病原感染引发炎症。蹄裂的母猪多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打滑、弓背、震颤、跛行等症状,为减少负重站立造成的痛苦,患猪多呈躺卧状态。
2 导致蹄裂的原因分析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由于品种、营养差异以及饲养密度过大、长期用水冲圈和消毒,若不注意通风,圈舍地面经常潮湿,容易导致母猪发生蹄裂;同时,新建的全漏缝地板猪场,也可能会因地板粗糙以及新水泥地板的碱性长时间腐蚀,导致蹄部磨损而发生蹄裂。
2,1 品种和年龄。研究表明,蹄裂主要发生于生长速度快的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引进品种,如大白、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皮特兰等,我国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与外来品种杂交的后代猪极少发病。相对于经产老龄母猪,后备母猪和经产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无法承受迅速增加的体重,容易出现蹄裂。
2.2 气候原因。天气由暖转凉,猪体进行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裂。
2.3 漏缝地板过于粗糙。新建的全漏缝地板猪场有可能会因地板粗糙以及新水泥地板的碱性长时间腐蚀,容易磨损蹄部,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均,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
2.4 地面过于潮湿。每天用水冲圈,猪蹄长久浸在水中,蹄壳变软,耐压程度降低,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蹄部损伤的几率更大。
2.5 新猪舍地面腐蚀。新建猪场水泥地板没有完全熟化,碱性较强,与水混合后接触猪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接触会使蹄壳变软,容易开裂。
2.6 饲料中缺乏生物素及微量元素。生物素缺乏时,不能维持蹄角质层的强度和硬度,造成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等症状;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地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底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横裂;缺锌则呈现蹄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易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
3 防治措施
首先需要找到发生蹄裂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加以矫正和防治。
3.1 如果是新建全漏缝地板猪场因地板粗糙以及新水泥地板的碱性长时间腐蚀引起,这时可请工匠对地板进行打磨,同时全场喷洒食用醋,以酸化水泥地板。
3.2 冬季气候寒冷,猪体脂类物质分泌减少引起的蹄裂,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植物油;如果是饲料中生物素及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的蹄裂,需要从饲料配方设计开始,针对性地增加生物素、钙磷及其他微量元素,保持配方合理,营养均衡。
3.3 一般轻微病例,通过改善管理和营养供给,可以自然康复,对部分发病较为严重的母猪蹄部,可以涂抹鱼石脂软膏或碘甘油;也可以用30℃的温水兑2%~3%甲醛溶液和20%的硫酸铜溶液,用小喷壶对发病猪只的蹄部进行喷雾,每天2次,连续3~5天。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蹄裂病例,治疗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见到明显效果,因此在治疗时一定要坚持,切不可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