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猪圆环病毒2型 (PCV-2)感染在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目前3型感染病例也已显现,是导致免疫抑制的“元凶”,从而加大了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疫病的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机率,使病情也变得更趋复杂,给诊治带来很大难度,对养猪业危害甚大。现将某养猪场发生的圆环病毒病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从去年秋季开始,某养猪场饲养的母猪不断出现早产、流产、产仔成活率低和屡配不孕等现象,目前情势发展越来越严重,并逐渐波及大部分能繁母猪,其临床表现大同小异,场主叫诊后笔者紧急赶到该场。
据了解,该场现存栏生猪423头,其中能繁母猪53头。种公猪2头。入冬以来,已有18多头经产母猪发生早产、流产现象,且在已产仔的15头母猪所生仔中,均不同程度出现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生产15窝中共有活仔162头,产后7天内弱仔死亡34头、两周内死亡17头,死亡率高达31%。
临床检查发现,能繁殖母猪普遍精神萎靡,被毛干枯,眼睑下垂,目光暗淡,面部脏污,食欲下降;部分病猪体温升高,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常呆立于墙角,懒得照料所产仔猪;多窝初生仔猪,整窝拉稀,粪便呈黄色水样状态;种公猪则出现睾丸肿胀及逐渐萎缩现象。
发病严重的哺乳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呈稽留热,食欲废绝,形体消瘦,大部分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或昏睡或震颤,共济失调,无目标前进、后退或转圈运动;濒死前极度烦躁,兴奋尖叫,呼吸加快,继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有的倒地侧卧,有的四肢呈划水状态,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断奶前后仔猪及进入保育阶段的发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生长迟缓,大部分伴有呼吸困难、咳嗽流涕、腹泻下痢等症状;患病比较严重者呈现消瘦与贫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大部分弓腰努背,脊梁如刀;有的在耳部、腹部可见出血性紫红色斑块,部分猪肌肉震颤,后肢无力,行走摇晃;更严重者不仅出现神经症状,而且伴有血尿血便,不过,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新生仔猪。
二、病理剖检与实验室确诊
剖检病猪可见,耳根、腹下和四肢内侧皮肤有片状紫红色斑块;全身淋巴结充血肿大,尤以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扁桃体坏死、化脓,鼻腔、喉、气管和支气管充血、水肿,并有大量泡沫性液体;肺脏充血、出血,表面有灰褐色的坏死斑点,肺组织变性,间质增宽;肝脏肿胀,并有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坏死灶;肾脏肿大,表面和切面点状出血明显;脾脏有少量出血点;肠道内有黄色内容物,肠黏膜糜烂,部分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点;神经症状明显的仔猪,可见脑膜明显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组织学检查,在脑神经细胞、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怀疑为猪圆环病毒病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随即分别采集经产母猪、仔猪、保育猪生物学病料送实验室通过病毒分离、抗体检测、鉴别诊断,从而确诊本场病例为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的混合感染。
三、发病机理与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长期流行不绝,发病死亡率高。近年来,沉寂多年的猪伪狂犬病毒卷土重来,并迅速蔓延,导致阳性猪场愈来愈多。
猪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猪伪狂犬病由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PRV)引起,在猪场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同时也可能通过乳汁和精液传播;另外,被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将会终身带毒,并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不断向外排毒,导致猪伪狂犬病再次流行;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强弱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日龄。特别是症状轻重与因日龄不同存在极大的差异。
对于母猪可造成繁殖障碍,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种公猪感染会造成不育,丧失种用能力;对于新生仔猪,可引起腹泻、呕吐,并伴发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一旦感染往往会形成群体发病,并造成大批急性死亡,其中两周龄内仔猪发病死亡率高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于成年育肥猪一般呈隐性感染,可引起呼吸困难,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经济效益下降;同时,猪伪狂犬病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 (PCV-2)引起的一种猪的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疫病,临床上以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为主要特征。
四、紧急防控与治疗措施
由于该场群体发病,母猪产仔成活率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入场后一边进一步确诊,一边立即采取消毒、隔离、紧急免疫接种、对症施治等措施,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并对后续开展伪狂犬病净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紧急接种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以控制病情发展。
2、抗病毒,减缓应激,补充营养,降低死亡率。
3、对呼吸困难、神经症状明显的病猪,肌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天1次,连用3-5 天,用量为0.1毫升/公斤;同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
4、对体表出血性红斑、关节肿胀、伴有腹泻、血痢、血尿严重的患猪,肌注10%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用量0.2毫升/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
5、对出现流产、早产、死胎严重和产后1~3 天仔猪发病率高且伴有典型神经与腹泻症状的母猪进行淘汰净化;对已完全康复的育肥猪进行采血,在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清,给新生仔猪每头注射1 毫升、发病仔猪每头注射3~5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使仔猪死亡率明显降低。
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上述综合措施后,7天左右病情得到控制,仔猪死亡逐渐停止,一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两个月之后在后续检测、隔离、淘汰、净化措施干预下逐渐恢复正常。
五、诊疗体会与预防净化
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病均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近年来在各猪场不仅野毒存在、阳性率居高不下,而且毒株发生变异,临床症状加重,往往会造成混合感染,引起暴发流行,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对该类疫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只有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综合采取免疫、检疫、隔离、淘汰、净化等措施,才能予以根除。
1、严格引种检疫,定期检测监控。首先不得从阳性场引种,严禁引入隐性感染的后备种群。引种时对拟引猪必须进行头头检测,确定无野毒阳性和gE抗体为阴性,方可启运。种猪入场后,仍需隔离观察至少45天,无问题后才能入群。如果购买的是免疫后的商品仔猪,则需要检测gB与gE抗体。当gE抗体阴性、gB抗体阳性,即可认为群体免疫合格,方可购买引进。对本场自留种猪群,也需要定期做血清学鉴别检测,确认为阴性者,继续留作种用;如发现野毒感染、血清学阳性猪,应及时隔离淘汰,以保持猪群无野毒感染。
2、正确选择疫苗,科学免疫接种。
3、强化消毒灭源,确保生物安全。近年来,随着各类养殖业(包括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蓬勃发展,市场流通与交易频繁,对猪场生物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定期消毒灭源,强化封闭管理,阻断传播链条至关重要。
4、加强饲养管理,综合保健预防。提升猪场管理水平,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保持合理密度,供给均衡营养,实施阶段优饲,能够增强猪群抗病力,减低应激反应,提高生产繁殖性能。在强化上述措施的同时,针对性地实施保健预防,能够有效减轻发病症状,控制并发或继发感染,降低PRV与PCV-2的发生与传播,提高仔猪成活率,促进健状生长。
5、确定净化方案,建立无病猪群
据了解,许多发达国家由于重视净化工作,目前发病率明显下降,有的甚至已经根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在国内重新抬头,不少常规免疫的阴性猪场在短时间内转阳,引种成为重要发病源头,而育肥猪转阳往往是猪场发病的开始,因此,开展伪狂犬病区域净化和育肥猪群转阴工作,最终建立新的无病猪群已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