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母猪体况管理作为猪场精准营养,实现猪场降本增效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受到广大养猪业从业人员广泛的认可和接受。运用现代猪营养科技、生产工艺、测膘技术、设备、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而成的母猪体况管理的系统性技术是当代养猪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母猪体况是以母猪高繁殖性能为目的评判母猪肥瘦标准的指标,标准体况或目标体况是繁殖母猪生理性能与生产性能表现最佳时的体况,评估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有产仔数、健仔数、出生重和变异系数、泌乳力、母猪断奶与发情间隔、后备母猪发情率和初情期、配种分娩率以及由这些指标综合而成的PSY与断奶窝重两大母猪繁殖性能指标。
母猪体况管理是在饲喂优质母猪料的前提下,通过母猪饲喂量的调整,使母猪保持标准体况的过程,不断实现母猪营养精准、体况最佳和繁殖性能最优,实现猪场降本增效的目标。
2、当前母猪体况管理的现状
2.1当前母猪体况评估的主要方法
当前母猪体况评估的主要方法有四种,分别是“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背膘测定评估法、卡尺评估法和体重评估法。使用较多的是“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和背膘测定评估法,其次是卡尺评估法,使用最少的是体重评估法。
“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如图(1)所示:
图(1)
1分:瘦弱,脊柱、肋骨非常明显,膘极薄;
2分:稍瘦,脊柱尖,稍有背膘,两侧骨盆和背部脊柱可触摸到;
3分:标准,身体稍圆,重力下两侧骨盆和背部脊柱可触摸到;
4分:稍肥,平背圆膘、肋部丰厚(分娩前理想状态),重力下两侧骨盆和背部脊柱部分触摸不到;
5分:太肥,体型横,背膘厚,重力下两侧骨盆和背部脊柱触摸不到。
四种评估母猪体况方法的优、缺点显示如下表:
种类 |
优点 |
缺点 |
“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 |
方便、快速,不需要购买仪器 |
不准 |
背膘测定评估法 |
准确 |
需要购买仪器、测定耗时 |
卡尺评估法 |
比较方便、购买仪器费用少 |
不准 |
体重评估法 |
仅有参考价值 |
不准,耗时间、耗体力 |
2.2当前母猪体况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
首先,不少猪场尤其在猪市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使用质劣价廉的母猪饲料,不能满足母猪、胚胎和仔猪基本的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如饲料的霉菌毒素严重超标,会引发妊娠母猪的腹泻、流产以及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的腹泻;饲喂质量不佳的妊娠母猪饲料,母猪容易发生便秘;妊娠母猪被赶上产床饲喂哺乳母猪料,因转群、换猪舍、转栏和换料的应激,也往往容易发生便秘,引发母猪胀气等猪病,导致母猪营养消化吸收不良,影响胚胎的发育,甚至导致母猪的死亡。
其次,不少猪场采用“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和卡尺评估法,存在很大的系统性误差。图(2)的两头母猪,从目测和触摸感受的结果,肯定是左边的母猪比右边的母猪肥胖。但是,同一个人背膘(B超,P2点,下同)测定的结果如图(3)所显示的左边的母猪背膘值13mm,比右边的母猪的15mm,还少2mm。又如图(4)和图(5)两头母猪,从目测和触摸感受的结果是相差无几,但如图(6)与图(4)属同一头母猪,所显示的母猪背膘值13mm,比图(7)与图(5)属同一头母猪,所显示的背膘22mm,竟然薄了9mm。另外,夏季和冬季,因环境温度差异大,人对母猪体况的感知的差异更大,可见“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的系统性误差之大,不能高效的指导调控母猪饲料的饲喂量,本该加料的却不加或加的不够甚至减少,本该减料的不减或减少不够甚至增加,导致饲料的浪费以及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乃至降低母猪的使用寿命。
图(6) 图(7)
其次,即使采用了准确性高的背膘测定评估法来评估,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没有有效发挥出背膘测定评估法调控母猪体况的效力。又因该方法比较于“目测+触摸“体况评分法的劳力成本更高,猪场对背膘测定评估法体系的建立与运作的“降本增效”的功效认识不足而不愿系统性的开展该项工作。
绝大多数猪场没有本场或本集团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猪场后备种猪最佳配种背膘值,即使有,也是参照同行或行业标准并一直参照此标准执行,导致后备母猪的发情不是最佳,当胎生产成绩较差,还容易产生二胎综合征,甚至影响种猪的终生繁殖成绩。
Vonnahme et al. 2004报道,养猪业专业技术人员也知道,猪胚胎的30~40%是在妊娠25天内死亡的,为减少早期胚胎的大量死亡,必须饲喂合理的饲料量以维持合理的体况,同样,多数猪场没有基于本场数据的分析得出的与产仔数相关的最佳配种后0~3天、妊娠30天的最佳背膘标准,就不清楚最佳背膘标准指导下的妊娠前期的投料量,就不能有效的或者是最大化的减少受精卵在着床和早期发育期间的死亡,不能实现母猪产仔数的最大化。
对于经产母猪而言,恢复断奶失重体况的最佳时间为妊娠0-30天,最迟不超过70天。对于不知道30天背膘情况的猪场,对偏瘦的母猪就不知晓妊娠31~70天的母猪需要增加饲料饲喂量。对于已知的需要在妊娠31~70天调控饲料的,采取调控后,需要在妊娠70天测膘,以判断调控饲料采食量的合理性,目前,多数猪场并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众所周知,妊娠后期是母猪乳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胚胎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若在妊娠70天后投料量过多,会导致脂肪在乳腺的沉积,影响乳腺实质组织的生长,不仅浪费饲料,还降低母猪在哺乳期的泌乳力。在确保妊娠后期胎儿能够充分发育的同时,测定妊娠100~107天的母猪背膘,分析该背膘值与该母猪乳房发育的相关性以及与哺乳期泌乳力即断奶窝重的相关性,得出该阶段的最佳背膘值,该项意义很大的工作大多被猪场所忽视。
依据仔猪胚胎80%的生长发育发生在妊娠后期84~114天的规律,无论妊娠胎儿多少,不少猪场一刀切的安排在妊娠84天开始攻胎,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模式,出现了乳房发育不好、母猪难产、出生仔猪大小不均和弱仔多的问题。所以,应该在母猪产前一周上产床时测定背膘,评估攻胎时间的早晚和攻胎的饲料饲喂量的合理性。母猪从上产床到产仔期间背膘减少,会导致产程变长和弱仔与死胎的增多。所以,关注产仔当天背膘与一周前上产床时背膘的变化,对产前一周的采食量进行评估,加强围产期的营养而不是不分具体情况的限饲,最大范围的确保围产期的采食量,可起到缩短产程和减少弱仔和死胎的作用。
母猪分娩后的体况管理,主要的目标是最大的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以获取最大的泌乳力,得到最大的断奶窝重;同时,最大的减少母猪哺乳期的失重,将失重控制在可接受的4mm范围内,确保断奶母猪断奶后及时发好情,排好卵。
分娩时,母猪的体况要适中,若背膘过高,会抑制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若过低,母猪体况差,影响母猪泌乳和带仔。当今猪场产房母猪的体况管理中的一个普遍误区是担心刚分娩母猪的乳汁过浓引起哺乳仔猪的腹泻,在母猪产后7天采取严格的限制饲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导致母猪产后一周就出现了严重的掉膘。因此,哺乳母猪产后7天开展背膘测定,评估和调控产后母猪采食恢复情况,减少哺乳前期期母猪的掉膘尤显重要。
最后,哺乳母猪断奶时测定背膘,用来评估哺乳期掉膘情况和断奶后的发情排卵状况。
3、母猪体况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有效解决当前母猪体况管理上存在的系列问题,建立母猪体况管理体系不仅可能,还尤显必要。
猪场主要在如下七个关键节点测定背膘,调控母猪体况:
一、配种后0-3天测膘,确定恢复母猪标准体况饲料饲喂量;
二、妊娠30天测膘,检验体况恢复情况,评估母猪产仔数 ;
三、妊娠70天测膘,评估母猪最终体况达标情况;
四、妊娠100~107天测膘,评估母猪乳腺发育情况,在标准体况范围内,背膘越薄,母猪乳腺发育越好;
五、母猪分娩时测膘,评估哺乳母猪采食量,在标准体况范围内背膘越薄,母猪哺乳期采食量越多;
六、产仔后5-7天测膘,评估产后母猪恢复采食量程度,掉膘越少,恢复越好 ;
七、断奶当天:评估哺乳期母猪掉膘程度,掉膘越少,发情越早,排卵数越多。
制作本场母猪体况管理体系的操作流程。首先,根据本场饲养母猪品种品系的行业标准,初步确定本场母猪七个关键节点的背膘标准,根据此背膘标准和本场母猪料的能量水平,初步确定本场母猪的饲喂流程包含各阶段母猪饲料的饲喂量;随着猪场生产数据的不断采集,分析本场母猪的繁殖成绩前10~20%母猪的七点背膘值,确定本场母猪七点最优背膘标准,指导确定本场母猪最佳饲料投料量标准的饲喂程序。因后备种猪配种后还有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所以,需要将头胎母猪与经产母猪分开分析实施。
猪场尤其是集团公司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和不同品系猪场的母猪体况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起本猪场或本集团公司不同情景下的母猪体况管理云数据,通过云计算分析,得出本集团猪场的最优母猪体况管理体系,在不增加成本甚至是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升母猪的繁殖成绩,降低母猪的淘汰率,实现猪场最大成本占比的营养成本管理上的降本增效,大有作为。